热点!兴庆区:垃圾分类齐参与 绿色生活同缔造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在兴庆区掌政镇镇河村,村民李桂玲是大家熟知的垃圾分类达人,每天她都会带2个垃圾袋出家门,一个装着厨余垃圾,一个装着几个矿泉水瓶、易拉罐,再分别投放到不同的垃圾箱里。
“像纸片、饮料瓶等可回收垃圾放在自家的可回收垃圾桶内,村里会有专人上门收取,而且可以得积分换奖品。”李桂玲说。
“一开始,村民没有分类意识,清运公司也是混装混运,垃圾不能及时分离导致蝇虫滋生,附近村民深受其害。”掌政镇副镇长赫炜峰告诉记者,镇上针对农村生活垃圾特点,创新“三级二分类模式”,即“农户初分、保洁员二次分拣、服务站细分”三级和“可回收类(包括可回收物、有害垃圾)、一般垃圾”二分类,确保生活垃圾减量化收集、资源化利用、无害化处置,再在这样的基础上逐步宣传和引导大家增强垃圾分类意识,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得开、收得拢、运得走、处理好。
近年来,兴庆区以乡镇和各村为主导,外包服务企业全力配合,负责公共场所的清扫保洁和垃圾收运工作,同时引导村民打扫自家庭院及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,将垃圾收集后送到本村的垃圾收集点,通过建立长效管理机制,不断激发群众自主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而在各街道社区,也以垃圾分类“教、培、学”为动力,以绿色环保活动实践为契机,带动辖区形成垃圾分类“绿色”风潮。
“平时咱们丢垃圾的时候,一定要做好分类,分别扔到对应的垃圾桶里……”前进街街道银华社区居民孙晓琴除了是志愿者,还有一个垃圾分类协调督导员的身份,她经常和社区工作人员交流分享垃圾分类常识,积极参加各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。
“既然成了协调督导员,首先要对垃圾分类的知识明晰于心,并且要从自身做起,时刻践行垃圾分类。”孙晓琴告诉记者,垃圾分类的习惯她已经保持了近10年,家中摆放着不同颜色的垃圾桶,门口的柜子上也放着不同颜色的垃圾袋。
孙晓琴所住的塞上骄子小区人口密集,一些老年人思想观念比较传统,于是她除了每天进行4小时的垃圾分类督导工作外,还会和社区工作人员花费大量时间走访入户,与邻居们沟通交流。这几年,在她和志愿者的配合下,社区通过入户宣传、集中宣讲、文明实践站宣导三种方式,全方位营造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。
记者 肖梦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