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讯:尽美矣,又尽善也——颜真卿书法艺术与汉字规范的璧合
(相关资料图)
汉字是中国原创文化的典型代表,但中国的汉字字体设计却相对起步较晚,目前刚有一些起色,又出现了鱼龙混杂的情况,在字体美观与字形规范方面都需要经历一次由乱而治的整顿,以使其更加健康地发展。
汉字的形体美化与字形规范从来都不是矛盾的。二者的和谐统一有丰富的历史经验,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就是颜真卿的实践与贡献。颜真卿开创颜体楷书,推行规范字形,将审美与规范圆满结合,使唐代楷书臻于尽美尽善之境。
颜真卿书法是楷书之美的代表。颜真卿以忠义刚直的人品和精湛超卓的书艺,开创了质朴宽和、稳健雄浑的楷书典范——颜体字,丰富了汉字之美的内容,成为后世书法修习者取法的楷模。苏东坡这样评价颜真卿的书法:“诗至于杜子美,文至于韩退之,书至于颜鲁公,画至于吴道子,而古今之变,天下之能事毕矣。”颜体字的影响并不止于毛笔手书,对宋代刻版楷书字体也有重要影响。陈振濂先生认为,颜体字是“后世印刷宋体的真正渊祖”。北宋后期,颜体字是印刷体的主要模仿对象。随着印刷体的不断发展,人们又在吸收各家之长的基础上,逐渐摸索出后来的“宋体字”。从这个过程可见,颜体字的影响随着宋体字的发展一直延续至今。今天,颜体字仍是字体设计的重要源泉。
颜真卿以楷书之美力推规范字表。楷书的字体范式在唐代定型,但字形规范亟须确立。文字学家颜元孙的《干禄字书》为楷书字形规范作出了开创性贡献。《干禄字书》具有先进的汉字规范观念,为汉字的不同使用场合确立了不同的规范标准,相当于唐代的“汉字规范字表”。但限于颜元孙的社会影响,《干禄字书》写成后并未得到广泛推行。颜真卿是颜元孙的侄子,颜真卿手书《干禄字书》并请人摹刻上石,颜真卿书法与颜元孙《干禄字书》珠联璧合,世人纷纷传拓,《干禄字书》因此流布广远。直到今天,我们仍有幸可看到颜真卿书《干禄字书》的石刻拓本。据测查,《干禄字书》对规范当时的社会用字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。《干禄字书》颁行前,碑志上的俗字,即非规范字,比例在10%;颁行后下降至3%。《干禄字书》为中国楷书的规范奠定了稳固的基础,这一切都与颜真卿的努力分不开。
颜真卿以楷书之美展示类推规范。《干禄字书》仅收1599字,而社会常用字量一般在3000字以上,那么《干禄字书》如何实现对社会用字的规范?它使用的是类推规范策略。《干禄字书·序》云:“偏旁同者,不复广出。”意思是说,具有相同偏旁的字,只选一个字作为代表,列出这个字的俗字、通用字和正字,其他同偏旁的字可依此类推。这一策略的优点是以简驭繁,系统严密;缺点是字形不够直观。例如《干禄字书》有对“走”字的规范,有对“召”字的规范,并说“诸从召者准此”。知道了“走”和“召”的写法,从“走”之字、从“召”之字就可以类推,但这些字究竟是什么样子,还是没有直观的形象。颜真卿在书法作品中直观呈现了“偏旁同者,不复广出”的那些字形,给社会用字规范提供直观的字形引导。颜真卿《茅山元靖碑》和《颜家庙碑》都有“超”,其写法正是《干禄字书》“走”和“召”的正字写法的组合。通过颜真卿的书法实践,《干禄字书》的规范思想就以颜真卿笔下的具体字形展现出来,民众因此有了具体可依的凭据。
颜真卿以楷书之美融于规范字形。据施安昌先生对唐初至唐末若干著名书法家所书碑志的测查,书写最为规范的就是颜真卿的作品。这种成绩绝不是信手写来就能达到的。我们以颜真卿书写《干禄字书》的774年为界,把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分为前后两期,可以看到:前期作品中的俗字,在后期作品中改为正字,这种变化和他手书《干禄字书》有直接关系,他追随和践行汉字规范的意图一目了然。颜真卿书写《干禄字书》时已是65岁高龄。65岁,不只是书法艺术炉火纯青,字形习惯也已经固定。如果说颜真卿能谦逊地学习和书写正字令人敬佩,那么他以如此高龄却能一丝不苟地努力践行,则令人感动。颜真卿能这样做,今天的书家也一定能做到。
汉字是源于图画的表意文字,一点一画皆有意焉,汉字的美观源于斯,汉字的规范基于斯。字形美化与字形规范,都是在汉字自然发展基础上的人为提升,二者互为表里,相得益彰。在汉字的历史发展过程中,为了更好地记录汉语而出现篆隶楷的字体更迭。在此基础上,书法家对字体特点做总结美化,文字专家对字形做与时俱进的规范,其中积淀了深厚的民族审美文化和对汉字记录职能的优化。今天的字体设计,发掘基于汉字特点的民族审美品位,尊重维护汉字职能的国家规范,才是实现尽美尽善之道。
(作者:齐元涛,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字整理与规范研究中心教授)